Help and SupportEnglish

00:00:00

优选会员可享无限制生成

#文 丰川祥子终身监禁 服刑档案(短篇)

2025-11-6 11:14 来自 伊菲酱 发布 @ 情怀故事

本帖最后由 伊菲酱 于 2025-11-6 11:22 编辑

同人心理分析小说

第一卷:象牙塔中的镣铐癖

丰川祥子出生于东京港区顶级财阀家族,自识字起便痴迷于一切形式的“束缚”。六岁时,她用丝带缠绕手腕,在卧室地毯上匍匐爬行,模仿绘本中受缚的公主;十二岁生日当天,她锁上房门,将定制的小巧黄铜脚镣扣上踝骨,冰凉的金属触感令她战栗却安宁。家族心理医生诊断其为“良性解压仪式”,唯有祥子自己知道——这种快感源于对“失控的绝对掌控”。她享受的是自我囚禁时,外界规则短暂失效的自由。

十七岁夏季,祥子以“研究刑罚史”为名,委托瑞士工匠打造可调节重量的钛合金项圈。每当项圈锁扣“咔嗒”闭合,她便对着落地镜凝视颈间勒痕,恍惚间看到另一个自我:身穿囚服,脚拖铁球,蜷缩在潮湿牢房。这种幻象逐渐成为她对抗社交压力的秘密仪式。

第二卷:筑梦师的潜意识剧场

二十一岁生日前夜,祥子通过暗网联络到匿名筑梦师“普叙赫”。对方声称可构建“痛觉真实度90%”的沉浸式梦境,但警告她:“潜意识如同野兽,解锁后可能反噬。”祥子毫不犹豫地签署协议,躺进神经接驳舱。

首次梦境中,她化身明治时代的女囚“阿菊”,因毒杀丈夫被判处终身苦役。筑梦师精准还原了牢房霉斑的气味、镣铐摩擦胫骨的刺痛,甚至狱卒鞭打时飞溅的汗腥。然而梦的诡谲之处逐渐显现:阿菊的丈夫竟长着祥子现实友若叶睦的脸!当梦境重复至第七夜,祥子开始在梦中主动挑衅狱卒,高喊“让我永远留在这里”——这是潜意识将现实焦虑扭曲为受罚渴望的征兆。

第三卷:血月下的现实裂痕

后来,醒来以后的祥子与若叶睦因“是否公开恋情”爆发争执。若叶睦讥讽她“像一只戴项圈的宠物”,这句话瞬间击溃祥子的心理防线。她抓起水果刀刺向对方,混乱中刀尖误入心脏。望着女友逐渐涣散的眼神,祥子竟无意识地模仿梦境中的阿菊,用厨房锯肢解尸体,并喃喃自语:“这样……就不会被找到了。”
155358

警方突破三重加密的聊天记录后,在别墅地砖缝隙检出血红蛋白荧光反应。审讯室内,资深刑警佐藤用弗洛伊德式话术瓦解她的防御:“你梦里那个阿菊,其实很享受认罪时的解脱感吧?”祥子突然崩溃,泪水冲花妆容,如实供述全部细节。法庭上,被害人父母出示的谅解书价值20亿日元,但法官在判决书中强调:“被告对束缚行为的病态迷恋,显示其危害社会的深层动机未消除。被告人丰川祥子杀人,碎尸情节极其恶劣,念在积极向死者家属赔偿获得谅解,并有坦白情节,酌定免于死刑,判处无期徒刑,执行终身监禁。意在达到罪犯对社会的永久隔绝,即使在年老以后获得人道主义的假释,也必须等到彻底丧失再犯能力。”
155354

日本最高检察厅于1998年,对机关内部下达一项指示,内容是对于犯案情节恶性特别重大的无期徒刑(终身监禁)受刑人,检察官在处其假释时的方针,里面明确写道:恶性特别重大的受刑人,服刑期间应为终生,或接近终生的时间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9年获假释者的平均服刑时间为36年,截至2022年已经增加为45年3个月。


第四卷:铁窗内的时空螺旋

女子监狱中,祥子将囚服纽扣系成拘束衣结构,用床单编织绳结上吊未遂。心理评估报告记载:“受刑人将服刑视为梦境延续,需警惕现实感剥离。”一次禁闭期间,她咬破手指在墙面画满镣铐图案——这是潜意识通过“退行”抵御道德焦虑的典型表现。
155356
转机发生在服刑第28年。新上任的监狱长引入荣格分析疗法,要求祥子用黏土雕塑“内心中的自己”。她捏出一个双面人像:正面是戴珠宝项圈的大小姐,背面是缠铁链的女囚。治疗师指出:“你在用自我惩罚抵消杀人罪恶感。”此后,祥子开始记录梦境与现实的边界,发现每当假释申请被拒,当夜必梦见年轻的若叶睦笑着递来项圈。


第五卷:樱花下的假释者

76岁的祥子获准假释。出狱当日,她驻足监狱大门良久,突然对社工说:“我分不清这是梦,还是过去五十多年年才是梦。”社会复归中心里,她坚持佩戴智能监测腕表,称其重量“让人安心”。临终前,她捐赠全部财产成立“犯罪心理研究基金”,唯一遗言是:“告诉筑梦师……她的剧场,我演了整整一生。”

  • 最近查阅:

免责声明:

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,请勿发布敏感信息,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;

热门标签 更多